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旅游资讯 > 大型纪录片《魅力四川》:凤凰涅槃

旅游资讯

大型纪录片《魅力四川》:凤凰涅槃

关键词:

泸州旅行社泸州包车泸州南苑旅行社

2012-10-22

农历腊月二十八,新年即将来到的时候,四川省映秀镇摆起了180桌的“坝坝宴”。仪式般的场景里,1700多名乡亲和他们的客人们将共同迎接一个特别的春节。

    刘奇葆 中共四川省委书记:

    今天,我们搬新家过新年,要感谢党、感谢国家,感谢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感谢全国人民……

    映秀,一个藏在深山中的秀美小镇,却是在一场巨大的灾难中为人熟知。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一场相当于一百颗广岛原子弹破坏力的地震,让川西北这片美丽的土地遭遇了灭顶之灾。而映秀,正是这场8级大地震的震中。“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受灾地区总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其中极重灾区、重灾区面积13万平方公里。受灾群众多达4625万。

    人们没有忘记灾难发生的那些时刻。

    千里之外的北京,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做出抗震救灾的重要部署。

    地震余波未定,四川省紧急发布命令,管制通往灾区的所有交通道路,保障救援力量进入;同时,四川省卫生厅立即组织医疗救护队奔赴灾区。

    震后8分钟,国家地震局锁定震中位置;

    震后13分钟,全军启动应急机制;

    震后32分钟,中央电视台播出汶川地震新闻报道;

    震后60分钟,第一支紧急医疗队抵达灾区;

    ……

    这是一份以分、以秒为计量单位的救助时刻表,无数的出发、奔赴、到达,此时的中国,只有一个节奏,只有一种步伐,那就是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灾难发生的地方。

    英国《金融时报》这样评价:中国政府对汶川大地震做出的迅速反应值得称赞。

    美国《时代》周刊撰文:地震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

    俄罗斯《独立报》写道:共产党在中国受欢迎的原因首先是,它面对灾害能井然有序,能尽快对受害者提供帮助。

    据不完全统计,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总共出动兵力14万6千人,动员民兵预备役人员7万5千人,动用各型飞机和直升机700余架次,车辆53万5千台次,救援直接投入高达672亿元,这相当于在和平时期投入了一场战争。而这场“战争”的背后,是那些难以尽数的无私援助。

    地震发生后不到一周,山东援建队率先奔赴灾区。随后,上海、北京、辽宁、广东、江苏、浙江……来自十八个援建省市的230支援建队伍,带来了十万建设大军。与此同时,四川省内已经启动了对口援建的机制。十三个市、州一对一地援建十三个县区的重灾乡镇。

    一场规模巨大的灾后重建,在这片遭受劫难的土地上迅速开始了。

    汶川县耿达乡,记者在废墟中询问灾民此刻最迫切的需要,回答是玉米种子。这时候,距离地震发生才刚刚5天。逝者尚未走远,生者已经积攒起勇气和信心。继续生活,这是对逝者永恒的纪念。

    林兴聪和李荣香,四川安县高川乡的村民,他们原本各自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地震之后,两个家都令人心痛地失去了另一半。在共同面对灾难的那些日子里,两颗心渐渐靠近,李荣香带着父母和儿子,还有婆婆,林兴聪带着儿子女儿以及岳父岳母总共十个人,组成了地震灾区第一个在重组中获得新生的大家庭。

    林兴聪 安县高川乡 村民

    擦干眼泪一句话,要振作起来。首先第一个,必须要走出这个阴影。不管怎么样,反正我们两个在一起,接着把他们走了的人没做完的事情,我们要接着做下去。

    石光武的家,在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全村181户村民的家园在大地震中被夷为平地。尚在余震之中,石光武就决定要自己动手盖房子。这是一个从小就失去右臂的男人,他带着聋哑的妻子,还有他们的儿子开始了愚公移山般的重建。

    石光武 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 村民

    我说管它的,只要你有手有脚有条命在,再大的困难我都要把它战胜了。

    这朴素而坚定的话语,在瓦砾和废墟之间被自发地传递着,在泪水与悲痛中,成为了口号和标语。这不仅仅是一个普通农民的个人担当,它让整个世界见证了这块土地上从未泯灭的气度和尊严。站起来,活下去,从头开始。

    5月19日,地震发生后的第7天,四川人民发出了这样的誓言:山河可以改变,道路可以阻断,房屋可以摧毁,但摧毁不了我们抗震救灾的坚强决心,摧毁不了我们救助灾区人民的坚强决心,摧毁不了我们在废墟上重建美好家园的坚强决心。

    同期声:(刘奇葆)

    要艰苦奋斗,用我们的双手,来建设我们的家园。

    灾后重建,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难题。完成重建,经常是旷日持久。1995年的日本阪神地震,10万户37万人无家可归,最后一户灾民入住新居用了7年;台湾的9·21大地震,重建的时间则是6年;而美国2004年的新奥尔良风灾,据《时代周刊》报道,6年过去,有将近一半的灾民依然流离失所。

    四川,遭受重创的灾区,一千多万无家可归的灾民……重建的规模和难度举世罕见。全世界都聚焦这里,中国人将会如何应对?

    数字记录下了重建的过程,也记录了奇迹的诞生。

    震后十天,完成1500多万人的应急安置;

    震后一百天,完成 1200多万人的过渡性安置;

    震后一年内,355万户震损住房修复加固全面完成;

    震后一年半,150万户农民住房重建全部完成;

    震后两年,25万户城市居民住房基本建成。

    今天,一个浴火重生的四川重新站立在世人的面前。而恢复重建的投入已高达1.7万亿元。这里有中央政府的财政拨款,有兄弟省市的援建资金,有社会各界和普通百姓的爱心捐助,也有海外同胞的赤子之心。“大爱无疆”,这四个字已经真实地融入了这里的每一栋建筑。这里的住宅、医院、学校,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成为这片土地永远的铭记。

    2011年2月 1日,一场隆重的开城仪式标志着北川新县城正式投入使用。现场的3万多人,共同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新生。

    眼前的一切,让这座城市的幸存者无法想象。北川,中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3年前汶川大地震将2万多人口的北川县城完全毁灭,将近一半的居民永远留在了断壁残垣和沉重的瓦砾之下。从幼儿园到中学,这里永远失去了几乎整整一代人的笑容。而仅仅4个月后,一场暴雨夹带着咆哮的泥石流再一次从满目疮痍的老北川县城肆虐而过。北川县城的重建,成为众所瞩目的话题。

    灾难,迫使人们重新审视这片曾经的家园。北川县域之内,崇山密布,沟壑纵横,一直是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域。在成都平原与龙门山交汇处,汶川地震形成了一条长达五百公里、宽达六七十公里的地质断裂带,地壳错位、山体崩塌,各种震后次生灾害随时可能发生。

    再造新北川,县城的选址成了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原址重建,还是另择异地?它不仅涉及安全、环境和交通,还要考虑城市的功能、民族的风俗文化。北川重建,就这样在一轮又一轮的思考、论证与规划中,一点一点地清晰起来。

    同期:

    喜迁新城 福寿康宁,爱洒羌山 恩重情长。

    不到三年的时间,在距离老县城23公里之外的安昌河畔,一个崭新的北川矗立起来。这是大地震后唯一异地重建的县城。新城取名永昌镇,寓意着北川永远繁荣昌盛。在这座新城的背后,是整个灾区重建的恢弘图景。

    地震发生后,来自中国以及海外的1000多个规划设计机构,投入了灾后重建。10000多名城乡规划专家和建筑设计工作者,走进了39个重灾县、700多个乡镇,2000多个村庄。对这块土地所进行的规划与设计,不仅仅是房舍的修筑和过去生活的重建,也是对更美好未来的希望与憧憬。

    曾经铺满死亡与毁灭的废墟之上,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安全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百姓。这是来自四川百姓中平实而透着自豪的评价。全新的开始,也让这里的人们对未来的生活与命运,萌生出了全新的思考与理解。

    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世代沿袭的耕种文明是这里最普遍的生活方式。汶川地震的受灾人群中,百分之六十以上都是农民,失去房屋与土地,意味着一无所有。如今,真正能够让他们重拾希望的,也许只有眼前这片经受了灾难的土地。

    鹤鸣村,距离都江堰27公里,是四川第一个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村。就在汶川地震发生的半个月前,这里刚刚完成了土地的产权确认和颁证工作。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把土地的基本交易权和处置权以重新组合的方式还给农民。原来的鹤鸣村,所有的住宅散落在3157亩土地上,真正可以自由流动和支配的土地只有区区40亩。

    灾难,让鹤鸣村人不得不重新盘点自己的这片土地。面对重建资金的巨大缺口,他们决定真正使用自己对于土地的支配权。这同样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农村产权改革试验。鹤鸣村散居的378户村民决定,集中修建住房,把重新规划整理出来的1000多亩土地承租给农业生态公司,用土地的租金实现灾后重建。

    一种规模化经营的新型农业形态,正在这片土地上成为现实。一场先于地震到来的改革,在灾难之后的重建中寻找到了突破与发展的契机。而新生,也将随着改革的推广,出现在越来越多的村庄。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是中国羌族最大的聚居区。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让这里聚集了水电、高能耗、农畜产品加工、旅游产品加工等诸多企业。汶川大地震的震中,汶川、茂县、理县地区,恰恰是阿坝州最主要的工业集中区。

    这是致命的打击,阿坝州百分之九十的工业瞬间被摧毁。而重建,伴随的是悲壮和决心以及坚定追求更美好未来的信念。新的规划和布局中,阿坝人淘汰了他们曾经熟悉的落后产能,大力发展低碳工业、循环经济,并与南部毗邻的成都市联合建立“成阿工业园区”,在突出民族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之外,为四川工业的恢复重建走出了一条超越自我的全新道路。

    水磨镇,一个震前的高耗能工业区,如今已蜕变成青山绿水的风情小镇,并获得了联合国授予的“全球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最佳范例”的美誉。在它的身后,是从毁灭走向新生的美丽家园。

    在汶川,在北川、青川,在所有那些曾经被伤痛与泪水淹没的地方,今天都有着别样的美丽,这是一块被希望映照的土地。在四川灾后重建的三年多时间里,全球五百强企业中已有189家在这里投资或设立办事处。四川已经与世界上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一个高速、和谐发展,一个从灾难中重新站立起来的四川,开始受到世界的关注。

    2012年2月2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布: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胜利完成。540多万户、1200多万城乡居民住房得到修复和重建;20万失地农民异地安置,170多万受灾群众实现就业。四川灾后重建地区的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全面超过了灾前水平。而就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四川全省经济也不断增长,从地震前的2007年到2011年4年的时间里,四川经济总量翻了整整一番,突破了2万亿元。这一个又一个的数字,见证了一个新四川不平凡的成长。

    伍松乔,是《四川日报》的高级编辑。作为编委之一,他正在加紧参与编撰一套18卷的感恩丛书。18这个数字,意指18个地震极重灾区。这套丛书意在提醒四川人感恩生活,铭记历史。对四川而言,感恩,就是要珍藏灾难赋予他们的一笔精神财富,一种患难与共的记忆,让真情、关爱、信念、希望,在这里轮回流转、绵延不绝。

    这片土地,已经实现了从死亡到新生的激情跨越,凤凰涅槃,最终绽放出灿烂的生命之花。今天的四川,正在成为中国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和西部经济发展的高地。当悲伤成为过去,四川人的勇气与豪情,似乎才真正开始。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