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忠县希友麻 将机专卖店!
客服中心
徐经理:
重庆忠县:建设项目招投标乱象
2013-11-23 16:56:20

 “在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工作中,除了建立企业诚信制度外,我县又建立了招标代理机构‘三限’制度,以防止针对招标代理机构的‘’。”日前,忠县纪委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

招标代理机构实现“”的主要场所是开评标现场。这些机构因长期从事代理工作,直接接触评标专家机会较多,从而利用与专家熟悉或操作评标软件的机会来实现“”。

据忠县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招标代理机构“三限”,即限制招标代理机构在评标现场的工作范围、时间和人数。限制工作范围,就是代理机构工作人员在评标室只从事服务,原则上不得操作电脑,经监督人员同意后可解答专家质疑。限制时间,就是代理机构工作人员进入评标室服务时间不能太长,服务完毕后立即退出。限制人数就是限制代理机构工作人员进入评标室的人数,每标只允许1-3人进入。

事实上,忠县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乱象工作中,根治针对招标代理机构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在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环节建立并运用企业诚信制度更是深得了人心,收到了显著效果。

乱象丛生

提起工程建设领域的招投标,忠县本土老板王明(化名)有一肚子苦水。

2000年5月9日,王明参加某工程投标。

对这次投标,他志在必得:自己的企业是老字号,经验丰富,工程质量有口皆碑。

“二十万,你的牌子给我,如何?”一个陌生男子踱到王明跟前,伸出两个指头,压低声音说。

王明没有理睬,对方怏怏而去。

男子又踱到另一投标者跟前,嘀咕了几句后,两人出了大门。几分钟后,两人面带笑容归来。

当天的招投标,结果是陌生男子中标。

事后,王明才知道,那名男子以同样的方式,购买了四块参与投标的企业牌子。

“招投标完全变了味。”王明只能自认倒霉,“招投标的水深啊,老实人是要吃亏的。”

处于风口浪尖之上,县城乡建委招标办主任冯波也是有苦难言。对于招投标领域的企业违规行为,主管部门唯一能做的就是行政罚款了事。企业缴了罚款后,又可以继续承揽其他工程。

“违规的企业投到了标,奉公守法的企业却败下阵来。”冯波说,“工程建设业界也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劣币驱逐良币,工程质量自然无法保证。

联合征信

2011年4月5日上午9时,忠县忠州大道巴王路19号,重庆隆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董事长办公室里传出一阵拍打桌子的声音,随即是董事长李宗文的声音:“工程招投标环节的不正之风该纠正了!”

坐在他对面的,是忠县纪委常委兼执法监察室主任张建平。

张建平一边静静地听李宗文诉苦,一边快速地记录着。

“串标、收买……那些‘二流子’企业为了中标,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听完李宗文的抱怨,张建平又跑到另一家企业作调研。

李宗文并不知道,此时,一场席卷企业的信用风暴正在忠县酝酿。

2011年5月3日,忠县工商行政管理局。

信用科办公室里,科长陈焱和同事们正在录入各企业的信用信息。

“重庆XX公司,营业执照,扣2分。”

“重庆XX工程公司在忠县的某工地,工人未戴安全帽施工,现场未见安全管理人员,扣5分。”

“重庆隆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获得安全质量奖,加2分。”

与此同时,忠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地方税务局、质监局、城乡建委、社保局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将涉及企业的相关信息全部录入。

“这样就实现了工程领域企业信用信息全覆盖。”张建平说,“多部门的信息组成了一个联合征信平台,收录相关企业近三年的优良信息和近两年的作为基础信息。”

信用评分

2012年8月15日,忠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这一天,忠县黄金中心卫生院扩建业务综合楼工程即将开标,概算投资约180万元。

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信息科里,工作人员李梅正在对参与投标的重庆美德公司、重庆意利公司(化名)的资料进行整理,准备分发给评标专家。

“这是怎么回事?”李梅(化名)傻眼了。

美德公司的文件袋里装着意利公司的资料,而意利公司的资料袋里装的却是美德公司的资料。

“资料存在混装现象,一定是串标。”李梅随即将这一情况上报。

正式开标前,重庆美德公司、重庆意利公司的投标资格庚即被取消,并被分别罚款17633元。

处罚并没有到此结束。

8月29日,这两家企业的诚信档案被扣了20分。

当天,忠县城乡建委招投标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在“企业诚信信息征信平台”中,录入了两家企业的违规信息。

这两家公司不知道,被扣了20分并留下“案底”,意味着他们三年内将被禁止参加忠县的所有招投标活动。

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刘某被逐出交易中心的一幕。

2011年6月1日,忠县城乡建委发出《关于开展建筑施工企业诚信综合评价的通知》,将全县范围内77个项目的建筑施工企业一一公示,由相关部门及企业自身对市场行为评价、工程质量管理评价、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评价、项目合同履约评价进行诚信综合评价,其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后,直接应用于施工招标投标。

此后,类似的优良信息评价,忠县一共搞了四次。

在首轮评价结束后,重庆隆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因优良信息得分最高而排名第一。

“这个第一有什么用?”李宗文此时还有点将信将疑。

信用为王

2011年8月11日,李宗文忐忑不安地走进忠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这一天,忠县垃圾处理厂渗滤液污水管网工程在此开标。

此前,忠县公共资源综合交易网上曾发布了这样一条信息:企业诚信信息评分纳入工程项目招投标环节,评分比例占招投标总分的20%。

开标前,所有参加竞标企业的诚信信息信用报告都摆放在评标委员会专家面前。

专家则是评标前24小时,在相关部门监督下,从市综合评标专家库忠县片区库中抽取的。

“开标前24小时才抽取评标专家,可防止有人‘跑关系’。”张建平说。

评标开始后,专家组对参加投标的企业一一进行信用评估计分。

通过查看其诚信档案,重庆隆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良好记录最多。

“不要小看这20分,在投标过程中,它几乎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忠县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主任唐世文说。

在综合评标的过程中,资金实力、同类业绩等项,每个分差都只有零点几分。

“在竞争激烈的项目中,往往只相差零点几分,就会导致失败。因此,这一招对于不诚信企业来说,可以说是致命的。”张建平说。

最终,经过公开竞标,隆盛公司一举夺标。

到2013年10月为止,忠县共有200余个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在招投标中成功运用企业诚信信息,70余家(次)企业因诚信问题受到影响,5家(次)企业因诚信问题被直接取消中标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