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莱慧西蒙公考 > 学校活动 > 面试训练二6.1

详细信息

面试训练二6.1

关键词:

重庆人力资源西蒙公考莱慧教育

2018/6/1

专项练兵场(社会热点)?答案

 

第一题: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是继 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后,第二次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对于国家一再倡导全民阅读,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全民阅读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个民族的思想基础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离不开阅读,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建设更离不开阅读。读书的力量无处不在。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将读书视为“一种生活方式”,也屡屡强调读书的重要。

然而,我国又是人均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之一,这种局面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不相适应,将成为制约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的瓶颈。因此,倡导全民阅读刻不容缓。

首先,倡导全民阅读,需要长远规划。相关职能部门和文化团体需要制定推动全民阅读的长期规划,例如,财政预算的支持计划,图书馆、阅览室等不同层级阅读场所的发展目标,各种特色文化读书活动规划等。同时,要将全民阅读计划的触角延伸到各级政府、企公务员、社区、家庭,为不同群体制定各具特点的导向性阅读计划,特别是要立足学校和家庭,确立培养青少年良好阅读习惯的长期规划,构建推动全民阅读的立体化格局。

其次,推动全民阅读,需要加强引导。要借助电视、报刊、广播等媒体的正面宣传,公益广告的温馨感染,学校、家庭的教化点拨,将全民阅读与个人成功、家庭和谐、社会进步、民族复兴相融合,共同营造全民阅读全民参与的氛围。发布权威性的幼儿阅读书目、青少年阅读书目、公民阅读书目等,在氛围浓厚的土壤中播下全民阅读的种子,用春风化雨式的教育培养,使阅读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和心灵寄托.

再次,促进全民阅读,需要健全机制。当前文化市场发展良莠不齐,网络阅读环境较为混乱。推动全民阅读工作需要健全保障机制,净化网络环境,规范文化市场发展,加强全民阅读工作的信息化保障,优化文化活动场所工作模式,从机制上保障公民的阅读权利和阅读环境。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全民阅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唯有着眼长远、久久为功,方能让全民阅读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第二题:

2016 年 月 日,正在深圳考察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柴火创客空间,体验各位年轻“创客”的创意产品。总理现场评价说:“创客充分展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你认为,创客对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创客现象的出现对鼓励“草根”创新、引导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创新文化、创新方式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带动就业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是创客成为创业、创新活动中最有生命力的一股力量。由于创客大多为在校大学生及新近毕业大学生群体,或者是掌握着一定技术的创新爱好者,具备相当深厚的知识基础,因而灵感的火花容易在他们的头脑中碰撞和迸发。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将灵感化为行动,善于发明和创造出十分新颖时尚的产品,成为创业、创新活动中最有生力军,为经济从“中高速”转为“中高质”提供了不竭动力。

二是创客运动正在催生新的经济形态和新的发展模式。作为学、研、产链条上的“活跃因子”,他们用自己的“桌面工厂”,颠覆着传统的制造模式和消费模式,已经成为促进“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中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引领创新创业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三是创客运动正在带来教育观念、方式和实践的深刻变化。对于创客而言,创新活动给了他们一种不同寻常的教育,让他们发现了自己无穷的潜力和未知的自己。创客们自主提出问题后,尝试着解答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创新能力。

 

第三题:

峨眉山风景区的清洁工老彭,在劝阻一位将垃圾扔下悬崖的游客时,得到该游客一句“我不扔垃圾,你就没工作”的回应,而事后老彭却表示“如果可以的话,我宁愿丢掉饭碗换游客不乱扔垃圾!”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宁丢饭碗换游客不乱扔垃圾”与“我不扔垃圾,你就没工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折射出清洁工人的辛酸与无奈,也揭示了部分游客的错误认识。假期尤其是旅游旺季的时候,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属于放松娱乐的时间,但是对于清洁工来说意味着更大的劳动量和加班加点。当游客在享受旅游的乐趣时,是清洁工人一直坚守在劳动岗位上,用自己的辛勤劳动维护了景区的整洁卫生。因此,我们理应尊重

清洁工人的劳动和人格。希望口出“我不扔垃圾,你就没工作”雷语的游客能够多了解清洁工的工作,多体谅他们的艰辛,从中得到触动、感到惭愧,在维护良好的公共环境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

清洁工“宁丢饭碗换游客不乱扔垃圾”的话语令人感动,也令人深思。一直以来,文明出游是我国旅游业的“老大难”问题。尽管相关部门一直倡导文明出游,旅游法也对游客素质、行为规范提出明确要求,但要真正做到“路上的文明”依然任重道远。只有全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树立文明出游的风气。

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游客文明素质。宣传部门可以开展公益广告、张贴画等多种形式宣传文明旅游;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曝光不良行为,弘扬文明行为;宣传可以结合文学、摄影、漫画等艺术形式,加大公益广告的播放力度,充分鞭挞不文明行为,促进全体公民的文明素质提高。

其次,要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游客文明行为。旅游局可以多组织志愿者文明服务活动,让志愿者深入到各景区开展志愿引导行动,规范游客的旅为;可以将提升市民文明出游素质要求纳入导游资格考试和日常考核中,以督促游客强化文明意识;同时加强对景区设施的规范,对人流量多的地方多设置休息的座椅、方便的厕所等公共设施,为游客出行提供便利。

最后,相应主管部门要加大处罚力度,采取强制性措施减少不文明现象。虽然我国具有相应的法律规定了文明出行,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执行和监管力度,导致此类约束形同虚设。相关部门要细化相应制度,明确规定处罚力度和执行单位,通过强制性手段减少不文明现象出现。

 

第四题:

在巨大就业压力下,我国很多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远远高于工作所要求水平,这种现象被称为“教育过度”。数据显示,中国教育过度率在 2000 年为 12%2010 年为28%,呈逐年上升趋势。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教育过度率远高于其他地区。对于“教育过度”现象,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所谓教育过度,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受教育程度超过了工作所要求的水平。当前,教育过度是教育的一种盲目扩张,是在没有考虑社会人才需求总量和种类的前提下,过度的发展学历教育。

教育过度虽然能够提高学历,但并不代表就能够提高受教育者就业能力,而且还会使受教育者面临职业规划的尴尬。一方面,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企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因为人才饱和而越来越低。2014 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数量突破了 700 万,但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却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使得很多高学历者迫于就业的压力,而从事着与学历、专业不匹配的工作,收入水平也相应降低;另一方面,社会上很多蓝领职业却面临着人才难以为继的局面。高职、中职的毕业生供不用求,工业大省出现“用工荒”,月嫂、技工的平均工资高于白领的平均工资等现象却屡见不鲜。这种鲜明的对比,足以说明高学历并不等于高能力,暴露出教育过度中存在的问题。这种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学历教育受到热捧,高校盲目扩招,批量的向社会输送高学历人才,却忽略了社会对于各行各业人才的实际需求,这就导致了人才种类上的不平衡。但是这种现象的根源却在于教育理念的偏差,长久以来,我们把大量的精力投放在学术教育的建设上,认为高学历人才的增多,必然会增强社会发展的动力。高学历盛行,职业教育受到歧视,发展困难,人才自然出现短缺。因此,我们必须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扭转这一不平衡趋势。

      首先,我们需要转变教育理念,严把教育数量与质量,控制高校扩招的规模,收紧高学历教育的口袋,不可批量出人才;严格树立高校教育的门槛,严进严出,这样才是实现教育发展的明智之举。

其次,将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有区别、有衡量的发展,强调学术教育的理论性,强化职业教育的正规性,使得学术教育能被理性看待,职业教育能被公平看待,这才是教育适应社会的正途。

最后,从教育和市场两方面入手,促使改革双轨制,教育系统应加大培养创新性人才,满足市场需求,而市场也应进一步释放市场的潜力为教育培养人才提供各种各样的出路,只有实现教育和市场的互动,才能真正解决就业难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

 

第五题:

2016 年两会期间,江西一代表受兴国县百岁老红军委托,给习近平总书记转呈一封信和两瓶兴国产的山茶油。信顺利转交,茶油却没有送出。中央办公厅的同志解释说,中央有明确规定,不能收任何礼物;总书记也特别告诫,参会人员不能给他带任何礼物和土特产。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婉拒茶油,事虽小,但小细节中却折射出习总书记坚决严肃党风党纪的决心,给领导干部党风党性教育上了生动的一课,党员干部除了心灵受触动之外,更要镜照自己,身体力行,付诸行动。

俗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尤其是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更应该以身作则,从小事抓起,严格遵守党纪党规,对送上门的各色各样的“礼品”拒之门外,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清正廉洁,真正体现党员干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服务理念。

当下,我们正处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的关键时刻,党风建设尤为重要,而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建设中的关键一面,因此,我们应该向总书记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加强自身修养,筑牢理想信念。作为领导干部应该率先垂范,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为党员干部树立一面廉的镜子。

其次,加强制度建设,做到惩戒同步。各级机关应该认真落实党中央的相关规定,如“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推进党的建设和党内生活制度化、规范化,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工作。

最后,加强管理监督,做到警钟长鸣。各级机关应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监督和被监督的意识,加强单位内部监督和管理,一旦发现党员、干部有犯错误的苗头,及时通过诫勉谈话、召开民主生活会等形式,早作提醒、严肃批评、责令改正,做到防微杜渐。同时,拓宽群众监督方式,开通群众监督热线和公众平台,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

 

第六题:

不久前,国家体育总局、文化部共同推出 12 套由专家创编、适合不同人群、编排科学合理、群众简单易学的广场健身操舞。并且选用登上春晚舞台的《小苹果》、《最炫民族风》等作为舞曲,进行全国推广。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广场舞”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舞蹈,也是人们锻炼身体、放松身心和陶冶情操的有益活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总局统一选曲、统一编排 12 套广场舞并进行推广的做法,既顺应了广大群众开展全民健身获得的迫切需要,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增加国民体质,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广场舞是公共生活方式中充满活力的因子之一,应成为促进人际关系发展和社区和谐的纽带。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因“广场舞”引发的矛盾冲突不断升级,不仅严重影响了邻里关系的健康发展,也逐渐影响到社会和谐。广场舞扰民之所以愈演愈烈,关键在于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和主动作为的责任意识缺乏,更凸显了公共娱乐、健身设施的不足。同时,就广场舞爱好者而言,部分人缺乏公德心和自律意识,只关注自己的娱乐健身权利和自由,而忽略了他人休息权利与心理感受。

所以,在大力推广广场舞的同时,政府还需要对广场舞扰民问题进行引导和规范。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努力,一方面政府应充分调动社区、街道的力量,在对 12 套广场舞进行宣传推广的同时,对广场舞爱好者进行引导和监督。如鼓励广场舞爱好者使用耳麦等可穿戴设备;通过各方协商,约定健身时间;与学校协商,适当开放社区附近的学校操场,以增加休闲场地等;另一方面立法部门应积极完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制定相应广场娱乐规定,让广场舞监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第七题:

某市在两年期间先后有 20 多个政府部门推出官方 APP,涉及各个生活领域,包括查地铁线路、真伪等。不过,记者体验 17 款“政府 APP”发现,这些 APP 的下载量“冷热不均”,有的仅有几十次下载量。且存在一些 APP 更新不及时,或者在手机系统升级之后无法使用等问题,沦为“ APP”。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政府部门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潮流推出政府 APP,给群众提供便利,符合服务型政府的定位趋势,无疑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但部分政府 APP 在运作和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充分发挥服务于民的作用,沦为“ APP”,值得我们反思。

移动互联正在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政府部门紧跟潮流,推出各种 APP 是服务型政府理念的体现。不仅可以拉近政府与公民的距离,降低沟通服务成本,为民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也有利于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增强政府政务的公开透明度,提升良好的政府形象。

一些政府 APP 的确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但也有不少政府 APP 存在各类问题,如部分APP 下载难、下载量冷热不均;有些 APP 更新不及时;还有些 APP 便民信息严重不足。这些问题,不仅有损政府公信力,也是对财政资金的浪费,发挥不了政府 APP 的真正作用,反而让政府 APP 沦为“ APP”。

建设服务型政府不只是形式上的与时俱进,更应从多方面提升服务理念、完善服务手段。第一,政府在开发 APP 时,应以实用性、操作便捷性、稳定性、安全性、创新性为原则,结合 APP 的市场定位、功能设置、用户体验、适用平台、下载量等因素综合评估,选择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普适公共服务类、公益慈善类、公共教育类的 APP 进行开发和推广。第二,政府应积极与 APP 开发运营商、社会商业公司合作,建立一个畅通高效、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并对公共资源的使用设立规范,划定界限,以免损害到公民隐私和公众利益。第三,政府还应注重对 APP 开发后的维护,做好新媒体运营队伍组建工作,培养新媒体专业人,以保证 APP 管理和维护的专业性,为 APP 升级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第八题:

郑州一所高校规定,打扫卫生是必选课,清扫不好还会被扣分。对此,学校负责人说,清扫也是学习,这是学校特色教育;学生则认为,花钱上学不是为了打扫卫生。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在大学生独立能力、劳动意识缺失的背景下,该校规定大学生打扫校园为必修课有利于锻炼学生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实干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值得点赞。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大学里成绩固然重要,但是每天的清扫也是一种责任,一种修为。而如今,许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视如掌上明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未让孩子干过家务活,更谈不上“吃苦”了。有的父母从孩子上小学起就陪读,一直陪到大学毕业,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而且由于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较多的关爱,因而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学校将学生打扫校园设为必修课,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理和自立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

不过,这项规定也引起了学生“花钱上学不是为了打扫卫生”的吐槽,说明这项规定未收到预期的效果,值得反思和改进。其一,培养学生实干精神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非得通过打扫卫生来实现。学校可以为学生联系和提供形式多样的校外锻炼实习机会,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其二,教育者要调整心态、摆正位置,要把自己定位为引导者和服务者。在教育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多考虑学生的感受和实际需要,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与意义。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